國父建黨革命八十週年紀念告全黨同志書
- 詳細內容
內容來源:卷三十四 書告
隸屬章節:書告\中華民國六十三年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要旨
一、回顧 國父創黨革命之奮鬥歷程。
二、革命大業,挫折了又勝利,失敗後必然成功,乃為八十年來鐵一般的事實。
三、國民革命的力量,以心理建設為其契機與關鍵。
四、抗日勝利,實成於自己的「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而非徒僥倖於國際關係的改變。
五、呼籲全黨同志,放下士大夫的虛矯身段,自立自信,自奮自強。
六、本黨奮鬥的目標和性質——奉主義與紀律,為「本黨無形之 總理」。
七、只要一齊凝結成為誠摯純潔的合成心力,完成 國父與諸先烈「肫肫其仁,浩浩其天」創黨革命的遺志大願。
本文
全黨同志們:
今天是 國父建黨革命八十週年紀念日。十屆五中全會,特於此一莊嚴的時刻集會,其用意即在期勉全黨同志,承擔 國父「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的歷史昭示,和革命職志。
國父「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為良心所驅使」,乃在檀香山糾合同志,創立興中會,「不論成敗去革命」,到今天已經是整整的八十週年;而自紀元前十五年成立興中會分會於臺北,亦已經七十七年;自 國父二十歲之時即已決志「傾覆清廷,創建民國」發端,那就已是八十九年了,
--------------------------------------------------P.320--------------------------------------------------
所以說「中國之革命,發軔於甲午以後,盛於庚子,而成於辛亥」。
國父說:「民國以前,吾黨本主義以建立民國;民國以後,則本主義以捍衛民國。」自開國以來,整個革命歷程,無論討袁護法,以至東征陳逆,北伐直奉,再至於清剿匪禍,對日抗戰,實皆為全黨同志「本主義以捍衛民國」合成心力之高度發揮。革命大業,挫折了,又勝利,失敗之後,必然成功,乃為八十年來鐵一般的事實。
至於國民革命的力量, 國父認為:有心理的、有物質的、有宣傳的、有武力的,而互相比較,則又認為心理勝過物質,宣傳勝過武力。所以 國父說「人心就是立國的大根本,辛亥滿清之所以亡,是亡於他們失去了這個根本;民國之所以成,就是成於我們得到了這個根本」。而開國以來,任何一次戰役的成功,就都是成於主義——亦即成於心理建設之踔厲發揚;挫折則是於心理的一時之倚賴、遲疑,甚至信心驟失、共信不生。而最後由弱轉強,反敗為勝,則又必以心理建設,為其契機,為其關鍵,
本黨播遷來臺,原就十分重視心理建設和精神動員,我也時常強調反攻復國之戰,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三分敵前,七分敵後;三分直接路線,七分間接路線;而歸結為三分物質,七分心理。可是我們的心理建設還是不及物質建設之成就。當然物質建設,就是心理建設的準據,否則心理建設,不是虛矯無實,即屬游談無根。但單重物質建設,而忽略了心理建設,亦將導使一般人低估了精神心理潛藏中的革命威力,經不起眾寡、大小、浮面對比的壓力,並無視於實與虛、治與亂、專與紛的對比事實。今天國家的重要建設,已在齊頭並進,在此同時,自更須以心理建設作為物質建設之基礎,然後乃能相輔
--------------------------------------------------P.321--------------------------------------------------
相成,使物質建設更為精實,心理建設亦更為推廓深遠。
五中全會,即將作出對心理建設(對匪為心理作戰)的檢討和策進,但我也想提示大家在研究討論之時,能特別根據八十年的革命史實,來強調兩層意思,那就是必須放下士大夫的虛矯的身段,必須放棄對國際形勢的倚賴的心理。
先說第二層意思——
大家都明白, 國父倡導革命,其所看到的是列強對中國瓜分豆剖、刀俎魚肉之禍的既深且急!當時在我們據有租界的,即多至二十九處,據有租借地的五處,乃如遍體的瘡痏癰疽;至於和我國訂有比枷鎖斧鑽更為慘毒的不平等條約的列強,則多至十五國,迫我久淪於次殖民地的地位。 國父革命的目的,原就是要反抗這些帝國主義,何嘗想像過要從帝國主義者之手徼倖其對革命事業支援?至於當時國際上對於革命軍的態度, 國父說得很明白:「美法兩國,則尚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兩國,則尚反對革命者也;日本則民間同情,而政府反對者也;英國則民間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不僅如此,當總理奔走海外,號召革命之初,在諒山且不為法國所容;在南洋暹羅各地,復為當地政府所拒;英國亦強迫其屬地對 總理發布放逐令;至於日本,雖有少數志同道合之士,贊助革命,但其政府則對於總理,一次放逐出境,一次不許登岸,而且還扣留軍火,以阻梗我革命軍事之進行。但 國父不顧任何壓迫困難,一皆百折不回,其「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誓願,在建黨革命十七年之後,即終底於成。
再說國民革命軍北伐之役,當時列強搖撼干涉,實無所不至。今日與會同志,強半身經目擊,宜其
--------------------------------------------------P.322--------------------------------------------------
記憶猶新。如廣州罷工事件,萬縣事件,漢口事件,南京事件……,落井下石,加遺一矢,即無一而非列強之所導演。日軍為阻撓我北伐之師,且不惜造成濟南慘案。俄共企圖使共匪寄生坐大,更唆使其製造寧漢分裂,南昌暴動,兩湖秋收暴動,陸海豐暴動,廣州暴動……。在這樣情勢之下,難道還會有依賴國際關係的心理產生?然而國民革命軍在不斷打擊、侮辱、迫害、挫折之中,堅忍不拔,突破橫逆,最後還是完成了北伐統一的職志。
講到對日抗戰,其初期,則一般人皆寄望於國聯的制裁,所得到的回響,卻是李頓調查團的一篇空言無補的報告,和國聯的隨之瓦解。中期,則寄望於國際正義的行動,所得到的反應,則是石油廢鐵的源源資敵,和對我們無情的包圍封鎖。後期,寄望到盟軍的併肩作戰,其結果是得到些不成比重的物資;以及相隨於至的難堪和製肘,特別是最後拒我進入東北九省,盡取其戰略資源予匪,而卵翼匪共纂竊的殷憂慘變!然而在十四年苦撐堅忍之中,我們卻仍然能以空間換取時間,積小勝為大勝,阻遏了日軍的攻勢,亦且為盟國牽制了數以百萬計的敵軍,於是才有二次世界大戰戰略形勢的轉變。所以在此時期,我們實成於自己的「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而非徒僥倖於國際關係的改變。不幸一般人卻從此深深地受到了依賴國際關係心理的影響,以迄於今!
我之所以提出這段經驗教訓來,就是要大家瞭解,可恃的是自己,不是對外關係;可信的是誠摯純潔的國民合成心力,而斷不可以有絲毫依賴國際關係變化的心理橫梗於中。但這也並不是意識著大家即可以不再重視國際關係,而乃是要能有其突破國際關係的心理準備,與強化革命外交的手段和膽識。
--------------------------------------------------P.323--------------------------------------------------
回頭再來談談第一層意思,那就是我說的,要大家放下士大夫的虛矯身段。
大家知道,革命事業,原就是要犧牲頭顱頸血的事業,既人人都「有不苟生於世之心」,此即所謂死且不辭,辱亦可忍,更何有於士大夫的身段?
比如黃花岡之役,朱執信先烈,本任他務,但其時恰好趕到敢死隊,於是亦馬上剪去長衫的下半截,加入作戰。譚人鳳先烈,方由港至粵,以黃克強先生裝束亦妥,也整裝加入,要求發給槍彈,黃克強先生婉勸:「先生年老,後事尚須人辦,此是敢死隊,願勿往。」譚人鳳先烈怒言:「君等敢死,人鳳獨畏死耶」?喻培倫先烈體弱多病,眾皆謂:「君一臂廢,何苦自送」?喻培倫先烈奮然曰:「諸君具四體,不如吾偏枯人也。」這都是先烈先進放下士大夫身段,革命赴義,死且不辭的典型。而尤其令人可歌可泣的,是吳樾先烈的炸五大臣,乃自購無頂官帽及布靴,喬裝皂隸,溷登五大臣花車,懷中彈發,腸腹崩裂,面目血污,人皆不知其為誰氏。彭家珍先烈之炸良弼,則飾其衣冠劍履為奉天標統崇恭狀貌,以紿良弼,彭先烈死日,人亦不知其為誰氏。這就更是「聶政抉眼,錫麟煎心」,連身後姓名面目都一齊放下了。
再如北伐中的黃埔師生,亦皆一時俊彥,為感於革命號召,相率棄文就武,死生以之。又如抗戰後期的「十萬青年十萬軍」,也都是為民族大義所激勵,而放下士大夫身段,以從事於救國保種戰爭的。當時黃埔師生手裏的武器,只不過五百支步槍。抗戰時期國軍所擁有的軍實,與我們的強敵相較,更為以銖稱鎰。可是大家的精神志事,徹上徹下,仍是一以貫之。所以今天我也要再度呼籲全黨同志,放下
--------------------------------------------------P.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