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平等條約的撤廢與平等互惠新約的意義

 內容來源:卷四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中國之命運\第五章平等互惠新約的內容與今後建國工作之重心

  

  列強對我們中國的認識,隨抗戰的發展而加深,已如上述。然由此以達到不平等條約撤廢的目的,仍有賴於國民政府外交的奮鬥。五年以來,國民政府的外交,以宣示我立國的精神與抗戰的目的為方針。這個方針,不因國際形勢的變遷與國內批評的紛歧而有所動搖,所以能貫徹今日撤廢不平等條約的宗旨。

  先言中國立國的精神。中國雖為不平等條約束縛下積弱的國家,欲抗禦強寇的侵略戰,自不能不取得國際的助力,然而國民政府本於「盡其在我」的古訓,自抗戰發動,即標明「自力更生」的主旨。抗戰五年半以來,其間國際形勢曾有多次的變遷。國民政府的外交活動,始終一貫,決不以環境的黯淡而悲觀,亦不以局勢的險惡而餒氣;不輕於樹敵,亦不甘於遷就;不放棄可以要求友邦援助的機會,亦不

---------------------------------------------------P.72--------------------------------------------------

喪失「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的精神。

  再論抗戰的目的。中國不僅為國家的獨立與民族的生存而戰,亦為世界不可分的和平與不可磨滅的公理而戰。自抗戰發動之初,這兩大目的就已經確定了。國民政府深信世界的和平不可分,故能從列強的悲歡離合之中,知反侵略的國際陣線終必可以形成。國民政府更深信世界的公理不可磨滅,故能從盟邦的艱難挫折之中,知侵略主義者的強權終必歸於失敗。中國國家的獨立與民族的生存,必與世界正義和平的恢復與人類自由解放的勝利同時獲得。而中國國家的獨立與民族的生存,亦即為世界正義和平與人類自由解放的條件。抗戰的目的如此,所以國民政府的外交,在消極方面,不諉卸負擔,亦不倚賴外援;在積極方面,不獨「盡其在我」,亦將「推己及人」。

  由此可知,中國的外交,在過去所以能渡過重重的難關,以獨立自由國家的地位,與同盟各國共進於最後勝利的坦途,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幸致的,乃是我全體國民歷盡最大的痛苦,國家蒙受最大的恥辱,纔達到的。

  自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列強與中國之間,關於撤消治外法權的交涉陷於停頓。民國三十年五月,中美之間,有關於修改不平等條約的換文,美國同意於廢除治外法權及有關的特殊性質的權利,但談判的時期,留待「和平狀況恢復之後」。至同年七月而中英之間,亦有同樣的換文,英國同意於取消治外法權,交還租界,並根據平等互惠原則,修改條約,其談判時期,亦留待「遠東之和平恢復時」。到了三十一年十月十日,美國與英國政府,同時通知我國民政府,廢除他們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及有關的特權,並

---------------------------------------------------P.73--------------------------------------------------

依平等互惠的原則改訂新約。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及中英平等互惠新約簽字。在簽字的這一天,我告訴我們全國的國民說道:「我國自清季開始與列強訂立不平等條約以來,到了去年(民國三十一年)正是百週年。我們中華民族經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戰犧牲,乃使不平等條約百週年的沉痛歷史,改變為不平等條約撤廢的光榮紀錄。這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頁,而亦是英美各友邦對世界對人類的平等自由建立了一座最光明的燈塔。尤其是我們同盟聯合各國證明了此次戰爭的目的所在,是為人道為正義而作戰的事實。他們這個舉動,不僅是增加了我們同盟國戰鬥的力量,尤其對侵略各國在精神上給予他們以最大的打擊」。我在這裡更要指出一點,就是這個新約即將為中國與世界上獨立自由的各國之間的平等互惠條約的藍本。並且在此次戰爭結束以後,中國與各國之間還要根據這兩個條約的文字和精神,續訂廣泛的友好通商航海設領條約。因此,所有百年來不平等條約文字和精神,從這一天起可以說是根本掃除了。綜計這兩約所撤廢的各種特權,要目如左:

  (一)領事裁判權

  美國與英國人民或社團在中國享有的領事裁判權(治外法權)撤銷,今後美英在中國領土內的人民或社團,應依照國際公法的原則及國際慣例,受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

  (二)使館界及駐兵區域

  美國與英國依辛丑和約所取得的特權,如使館界、北寧路駐兵權等,一律撤銷。使館界的行政與管理,連同使館界一切官有資產與官有義務,均移交中華民國政府。

---------------------------------------------------P.74--------------------------------------------------

    (三)租界

  美國與英國在中國的租界一律撤銷,其行政與管理,及一切官有資產與官有義務,均移交中華民國政府。

  (四)特別法權

  美國及英國在租界內的特別法庭,一律撤銷。

  (五)外籍引水人等特權

  美國及英國在中國各口岸使用外國引水人等特權,一律撤銷。

  (六)軍艦行駛之特權

  美英軍艦駛入中國領水之特權撤銷。以後中國與他們兩國之間,軍艦互相訪問時,均依通常國際慣例相互給予優禮。

  (七)英籍海關總稅務司之特權

  英國放棄其要求中國任用英籍海關總稅務司之特權。

  (八)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權

  美英兩國人民在中國沿海貿易及內河航行之權,一律撤銷。

  (九)影響中國主權之其它問題

  此次新約未涉及的問題,如有影響於中國主權者,應由中國與美英各國之間,依照普通承認的

---------------------------------------------------P.75--------------------------------------------------


國際公法原則及近代國際慣例解決之。

  關稅自主運動,北伐之後,已見成效。而收回法權運動,今日又達成目的。並更進一步,使平等互惠的精神,充滿於中國與英美各國之間,使各種關係各種問題,莫不可以獲得圓滿的解決。只要國民把新約與從前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互相對照,就可以認識新約意義之重大了。

  然而吾人對於此次新約之成立,亦不無遺憾之處,就是九龍租借地本為我國領土,而英國未能將此問題在新約內同時解決,實為中英兩國間美中不足之缺點。但我國政府於中英新約簽字之日,即向英國政府提出正式照會,聲明我國保留有收回九龍之權。故九龍問題仍可隨時提出交涉。惟國人所當知者,即九龍與香港在地理上確有相依恃的連帶關係,且不能不同時解決。今日英國之有所待者,其故當在於此,無待詳述。吾人且信英國政府不致為此彈丸之地而妨礙中英兩國永久的友好邦交,蓋可斷言。

  在俄國革命之後,蘇聯政府於民國十三年「中俄解決懸案大綱」之中,撤銷其在中國的各種特權。然而中國在此時期,國民革命的根據地尚在廣東一隅,而中蘇之間平等的條約,所以未見完全實施。比及國民政府遷都於南京,外患內憂,復相因迭乘,故中蘇兩國邊疆的問題迄未圓滿的解決。現在反侵略同盟各國相繼撤廢其對我的特權,則中蘇本有傳統的友誼關係,兩國之間各種問題,自將獲得正義公平的結果,當無容疑。

  在緒論裡面,曾說到中華民族的德性,是忍辱負重,明廉知恥。因為我們能夠忍辱負重,所以中華民族能夠從百年來不平等條約束縛之下,以堅毅的精神與艱苦的努力,取得了獨立自由的地位,使我們

---------------------------------------------------P.76--------------------------------------------------

的國家卒能成為獨立自由的國家,使我們的國民亦能重新做了獨立自由的國民。因為我們能夠明廉知恥,所以國民政府對於撤廢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獨立自由的地位,和中國以後對世界的態度,不認為是權利,而認為是義務與責任。率直的說:我們的民族對於撤廢不平等條約的反應,不取功利主義。而我們民族的反應,乃是義務感的激發,與責任心的加強。這是我要首先對我們國民指明的一點。

  要知道撤廢不平等條約,是國民革命初步的成功。回想百年來,全國國民在不平等條約束縛之下,以雪恥圖強為一致的要求。然而各種的主張,各種的運動,或因見解偏頗而失敗了,或因時代錯誤而消滅了,或因民心背棄而失敗了,或因動機不正而淘汰了。所以這些主張和運動,或以一年半載為一幕,或以三年五年為一期。甚至於歐美的國際形勢有一度轉變,各國的國內政治有一度的改革,某種思想一度抬頭,某種學術一度演進,都可以在我們中國國內起一度的風潮。惟有國民革命,其主義出於大公,其動機本於至誠,而精神完全發於民族的正氣。所以其中心組織之中國國民黨,乃能兼容並包,以集中整個民族全體國民之中的革命份子。其行動的試煉,乃經五十年以上的無數之艱難困厄,由事實演變證明,而始能內受國民之擁護,外為列強所認識,以達到今日初步的成功。察往知來,我們只有格外惕勵,特別奮勉。

  國民革命的初步成功,即為建國工作真正的開始。我們中國的建國工作有國內的與國際的兩方面。

  在國內方面,中國惟有取得獨立自由的地位以後,纔能夠實現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理想。換句話說,革命建國的工作,是由民族主義的完成,到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實現。在民權主義方面,以「地方

---------------------------------------------------P.77--------------------------------------------------

自治開始施行法」所定的工作為基礎,以至經過訓政,完成憲政。並且我們對外建設中國國家為堅強的國防體,不陷於所謂自由主義分散國家民族為一盤散沙之弊;對內要訓練全國國民行使全權,不偏於一階級,使中國的政治為全民政治,而不是階級政治。在民生主義方面,要繼續抗戰以來的生產建設,並準備戰後實業計劃的實施,要使生產為全民的生產,不流於階級鬥爭,亦不陷於生產無計劃的狀態,以致不能存立於今日托拉斯經濟與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世界之中。

  在國際方面,中國的抗戰已與世界反侵略戰爭合為一體。中國抗戰的勝利,與世界反侵略戰爭的勝利,亦相因相乘而不可分離。大戰以後,世界的和平與人類的解放,必須中國與同盟各國共同奮鬥,始可以求得。故中國於國家的建設以外,對於世界和平的奠定與人類的自由解放,更要準備分擔重大的責任。

---------------------------------------------------P.78--------------------------------------------------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