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四國會議」與俄共動向的剖析

內容來源:卷二十六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四十四年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七月四日
主持革命實踐研究院    總理紀念週講——

要旨
    一、「四國會議」由來的分析:
        1·「四國會議」並不是新東西。
        2·「四國會議」為國際情勢演變與俄共「和平攻勢」下的產物。
        3·美國「反包圍」政策逼迫俄共偽裝和平。
    二、俄共征服世界現階段的具體策略:
        1·俄共的「和平攻勢」在達到其侵略的目的。
        2·俄共的「中立運動」在達到其獨佔的目的。
        3·俄共的「離間策略」在達到其孤立美國的目的。
    三、對「四國會議」議題和結果的觀測:
        1·幾大主要議題的可能結果:
            (甲)裁軍問題。
            (乙)德國統一問題。
            (丙)歐洲安全公約問題。
        2·開放東歐鐵幕為西方對付俄共的王牌。
        3·「四國會議」對不關緊要問題可能達成若干原則性的協議。

--------------------------------------------------P.323--------------------------------------------------

        4·「四國會議」可能牽涉到遠東問題。
    四、今後世局演變的趨勢和俄共的動向:
        1·俄共並不畏戰與避戰只在伺機偷襲:
            (子)俄共軍備的發展。
            (丑)俄共新戰略的威脅。
        2·俄共侵略的態勢為「西守東攻」。
        3·俄共對我陰謀。
    五、結論。
本文
    今天要對大家講述的問題,就是最近就將要在日內瓦開幕的「四國會議」的性質,以及俄共的謀略與動向的剖析。
    此次英、美、法、蘇所謂「四國最高階層會議」,因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第一次面對面地來談判世界重大問題,以圖解決國際糾紛,緩和目前緊張的局勢,無怪乎人們要視之為「世界和戰的嚴重關頭」。或以這個會議,因為俄共根本沒有誠意,必然毫無結果,最後定將不歡而散。
    目前西方國家雖然不斷暗示著四國會議,只限於歐洲問題,可是事實上俄共必將提出亞洲問題,尤其是牽涉到我國有關的問題,所以這次會議,對於我們中華民國,無疑是有相當關係的。目前一般輿論對此多持不同的看法,而不安與疑惑的情緒亦普遍感覺得出來。所以我在這會議以前,要對大家加以明白的分析,使大家的觀點,能夠格外清晰,不至因此陷於混淆。因為這個會議日期,雖只有幾天,但其

--------------------------------------------------P.324--------------------------------------------------

影響是要拖延到相當長的時間,亦就是決不能在幾天之內,所可明白分曉的。
    大家都知道:這「四國會議」醞釀已久,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遠者不必追溯,至少在一九五三年三月自史魔倒斃以後,「四國會議」「五國會議」的幽魂,便在不斷出現。當年五月中邱吉爾發表演說,曾有召開「四巨頭會議」之意。後來美、英、法、三國元首「百慕達會議」之中,英、法曾對美施以共同壓力,希圖促其實現。到去年秋季,法國總理孟德法郎士對此更為熱心,積極推動,當時俄共為了爭取外交主動,全力阻撓巴黎協定的批準,於是正式聲明,主張「召開美、英、法、蘇四國會議,並望三國及早予以回答」。若不是美國立場的堅定,及其態度的穩重,我相信「四國會議」必已在巴黎協定未成立以前,對俄共更為有利的情勢之下召開了。
    「四國會議」之所以拖延到今天纔得開成,這無疑的是國際情勢演變的結果,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俄共「和平攻勢」的產物。「四國會議」的發起邀請國,雖為美、英、法三國,而實際推動者,僅為英、法兩國,美國的贊成則以遷就與國的成份為較大。然操持這會議成敗之權的,乃為俄國。因為這一會議能不能開成,其關鍵固在俄國;尤其是開成以後,能否有任何的結果,而其結果的程度如何,其關鍵更在俄國。
    俄國在這次會議前,所充分表現的「合作」與「友好」態度,真是開冷戰以來空前未有的先例。這證明俄共的確需要這個「四國會議」,其策略就是要助長其「和平攻勢」,使其偽裝和平的把戲,更有聲色;而它最陰狠的一著,就是要趁著這「和平共存」的濫調,高唱入雲之際,又使用其「中立運動」

--------------------------------------------------P.325--------------------------------------------------

的幻影,以加強其光怪陸離的手段,來造成更濃厚的妥協氣氛,以麻醉人心,使自由世界的各國,最後皆成為俄式「和平」與「中立」的祭品!
    促成俄共發動「和平攻勢」最重大的因素,當然是艾森豪總統積極推行「反包圍」政策的結果。他的「反包圍」計畫已實現的具體行動,就是:(1)訂立雙邊和多邊的各種互助協定,廣結盟國;(2)連繫締盟國家,結成區域安全的組織,由區域安全再擴大為反共國家的集體安全;(3)加強美援計畫,擴建軍事基地,形成對俄反包圍圈。自他執政兩年半以來,他對這一策略,可以說是盡了最大的努力,而且也有具體成績的表現。他們副總統尼克遜所期望的「半月型防線」,雖然還有許多缺口需要填堵,但是這條防線,畢竟在日漸形成當中。在這兩年之中,我以為美國發揮其對俄共「反包圍」政策最為有效,而影響亦最為深遠的事件,要算下列幾項:
    (子)巴黎協定的成立與批準,使德國成為獨立主權國,積極建軍,並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丑)中東與近東反共形勢的日見形成,將堵住世界反共陣線的最大缺口,成為俄共南出印度洋的重大障礙,在這方面的具體事實有:(1)去年四月土、巴軍事協定的成立,(2)今年二月土、伊軍事同盟的締結,(3)英國於四月間參加土、伊同盟,(4)巴基斯坦於七月初宣佈參加土、伊、英聯防,(5)伊朗與美國亦將可能參加此一聯盟。
    (寅)東南亞八國反共公約的締結。
    (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訂立,將其太平洋防線上惟一的缺口,最後不僅已得填補,而且已能充

--------------------------------------------------P.326--------------------------------------------------

最近更新於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