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大陸乃中國政府固有權利

內容來源:卷三十九 談話

隸屬章節:談話\中華民國四十五年

 

 

——中華民國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接見美國女作家艾特莉答問——

 

 記者問:在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華時,閣下曾否與彼談及美國要求共匪對臺灣及外島放棄使用武力一事對自由中國之影響?余提此問題之意義是:如果共匪最後同意美國之要求,則中國政府是否亦須放棄使用武力以光復大陸?
 答:所謂共匪對臺灣海峽放棄使用武力,與我為響應大陸同胞之呼籲而反攻大陸,為截然二事。但尼克森副總統與余並未談及此一問題。世人咸知匪之竊據大陸,乃係國際共產主義推行其征服世界計畫之侵略行為,但吾人應注意者:(1)匪之任何諾言,不過為一張廢紙,匪必將繼續侵略,惟目前暫以政治方式代替武力者,所謂和平談判不過為侵略之另一種方式而已。(2)即使匪曾對某一地區允許放棄使用武力,此一承諾亦不能償贖其對中國大陸及北韓侵略之罪惡,因千萬人民現尚在其暴政之下,過非人之生活。至於我對解救大陸同胞之神聖使命,比乃我固有之權利,亦係為維持聯合國憲章中人類基本權利而應盡之責任,非任何條約協定或宣言所能剝奪者。並且匪現尚不斷擾亂臺灣海峽之安寧,此種破壞和平之行為,實為蘇俄繼續侵略中國之明證,聯合國如有實力,應予以制止。

--------------------------------------------------P.24--------------------------------------------------

 

 記者問:如果共匪混入聯合國,總統認為美國應否依照諾蘭參議員等之建議,而退出聯合國?

 答:屆時美國是否退出聯合國,以及諾蘭參議員之建議是否將為美國政府所採納,此乃應由美國政府與人民決定之事。但匪一旦進入聯合國後,此聯合國即不成為今日之聯合國,對於此種不顧正義之國際機構,中國將不予繼續支持。
 記者問:在尼克森副總統此次訪華時,曾否重向閣下提出保證美國對其忠實之盟友並無輕忽之意?
 答:尼克森副總統並未談及此點,惟余相信在一自由之結合中,所有參加的國家應就共同利益有關之問題,隨時通過各種途徑交換意見,在此方面,尼氏最近之訪問旅行可謂十分成功。
 記者問:關於二次大戰戰時及戰後中美關係及美國對華政策等問題,貴國方面之紀錄,總統是否將予公佈?亦即是說艾奇遜及馬歇爾任國務卿時國務院所公佈之白皮書,在美國對華輿論中曾不斷產生不利於貴國之影響,總統是否曾經考慮公佈一白皮書,以作為對美國之答覆?
 答:朋友之間如因舊事互相攻訐,徒足令敵人鼓掌稱快,吾人今日應全神注意於現在及將來,對於過去,歷史自有公論,共匪今日所盼望者,即為吾人之間之不睦。
 記者問:本人對貴國在臺之土地改革及工業建設印象極深,如有更多之美國經援抵臺,閣下是否認為臺灣之資源及工業能發展至一種程度,使貴國能除武器、船隻、其他戰略物資及軍事顧問團以外,無需其他美援而維持現有之軍力?
 答:吾人之目標,在逐漸提高生活水準,及增加國民總所得,惟尚未達到可以完全不需美國經援之

--------------------------------------------------P.25--------------------------------------------------

程度。
 記者問:美國外交政策似有與共產帝國「和平共存」並放棄解救被共黨征服國家的趨勢,閣下對于此一點,是否感覺不安?若然,則閣下是否曾向尼克森副總統提及?
 答:余以為尼克森副總統無需吾人向其指出俄帝和平攻勢中所隱藏之狡獪與奸險,余信俄帝一旦將千萬人置於其奴役之下,世界上(不論在美國抑在其他地區)即無人能相信其對「和平共存」所唱之濫調。
 記者問:與其他國家相較,閣下認為美國對貴國分配之美援數量是否公允?

 答:中華民國今日正同時從事於兩種艱鉅之工作:其一為在臺灣海峽地區抵抗並防止共匪之侵略;其二為建設臺灣本島為一自由而繁榮之樂土。其對於自由世界之重要性,均甚顯明,吾人自需要更多之美援,以完成吾人之工作。數年以來,美援物資來臺者甚多,余願對美國人民表示感謝。
 記者問: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對貴國武裝部隊之服務,閣下是否滿意?美國派駐來臺官兵之人選,閣下認為適當否?
 答:美軍顧問團在我國有極成功之表現,蓋以全團官兵均能與我國防部合作無間,並恆以同情之態度了解我方之觀點。
 記者問:閣下是否有意更改外匯管理辦法,以鼓勵投資及獎勵出口?

--------------------------------------------------P.26--------------------------------------------------

 

 答:吾人目前不考慮在最近之將來對外匯管理辦法作根本上之更改。惟我政府之政策既在鼓勵投資與出口,故過去曾隨時作各項必要之改革,此後亦將繼續如此辦理。此種改革之效果,可由數年來投資及出口之不斷增加予以證明。

--------------------------------------------------P.27--------------------------------------------------

最近更新於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