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形勢驟變後之政府方針
- 詳細內容
內容來源:卷三十八 談話
隸屬章節:談話\中華民國二十六年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於南京答記者問——
問:宋委員長哲元突然離平,致失重鎮,未悉中央對其責任問題,如何處理?
答:在軍事上說,宋委員長早應到保定,不宜駐在平津,余自始即如此主張。余身為全國軍事長官,兼負行政,所有平津軍事失敗問題,不與宋事,願由余一身負之。余自信必能盡全力,負全責,以挽救今後之危局。須知平津情勢,今日如此轉變,早為國人有識者預想所及。日人軍事政治勢力之侵襲壓迫,由來已久,故造成今日局面,絕非偶然。況軍事上一時之挫折,不得認為失敗,而且平津戰事不能認為已經了結。日軍既蓄意侵略中國,不惜用盡種種之手段,則可知今日平津之役,不過其侵略戰爭之開始,而決非其戰事之結局。國民祇有一致決心,共赴國難。至宋個人責任問題,不必重視。
問:今後我對日方針究竟如何?
答:自盧溝橋事變發生,余在廬山談話會曾切實宣告,此事將為我最後關頭之界限,並列舉解決此事之最低立場,計有四點,此中外所共聞,絕無可以變更。當時余言我不求戰祇在應戰,今既臨此最後關頭,豈能復視平津之事為局部問題,任聽日軍之宰割,或更製造傀儡組織?政府有
---------------------------------------------------P.92--------------------------------------------------
保衛領土主權與人民之責,惟有發動整個之計畫,領導全國,一致奮鬥,為捍衛國家而犧牲到底,此後決無局部解決之可能。國人須知我前次所舉之四點立場,實為守此則存失此則亡之界限。無論現時我軍並未如何失敗,即使失敗,亦必存與國同盡之決心,決無妥協與屈服之理。總之,我政府對日之限度,始終一貫,毫不變更,即不能喪失任何領土與主權是也。我國民處此祖國之存亡關頭,其必能一致奮鬥到底!余已決定對於此事之一切必要措置,惟望全國民眾沉著謹慎,各盡其職,共存為國犧牲之決心,則最後之勝利必屬於我也。
---------------------------------------------------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