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教育對於青年的關係

中國革命時代教育界的一員,負有延續併發揚中國學術文化與民族生命的責任,我們究竟應該採取那一種哲學,才於我們國家民族與學生群眾有益,而那一種學問對於我們國家民族與學生群眾是有害的,如果我們的抉擇錯誤,將那種有害無益的學說盲目抄來,傳布社會,那無論你立說如何新奇,都是有害無益!本來一功學問尤其是哲學是有世界性的,無分於中西,也無分乎古今,要在取精用宏,而不可拘泥膠著的,但哲學之所以可貴與其力量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有窮究宇宙調理萬物的精神,尤其對於人生的究極,與解決人生一切問題,更非哲學不可。凡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與民族之所以必有其獨立的哲學,就是因為他有他獨立的天性與精神的緣故。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獨立的哲學,或有了獨立的哲學而不能發揚光大甚至湮沒不彰,那這個國家,必無以生存於世界,終久要被人家滅亡!我們中國近百年來國家社會之所以衰弱不振,推本窮源,民族哲學之式微與學術思想之不競,由是影響到教育之廢弛失敗與人心之萎靡紛亂,要為一最大的原因。即如本席上次所說的,我們現在要提倡民權與民主思想,如果我們將黃梨洲的明夷待訪錄與盧梭的民約論兩相比較,就可以知道我們中國政治哲學比之十八九世紀的西洋政治哲學,要切實而偉大,而且在黃梨洲以前我們中國歷代還有許多闡揚民治理論的政治哲學,如稍加整理闡述,就可以發現他是有原理有方法,本末兼賅,體用俱備,可作研究民主制度的基本理論的。但我們一般研究政治哲學的人,就只知道後出的盧梭的民約論,而不知道在盧梭以前一百年,還有黃梨洲的明夷待訪錄,恐怕更有許多研究政治的人,根本上沒有注重我們中國周秦以來的政治哲學,而其所一心崇拜的,乃祗知道十八世紀以來的西洋政治哲學,這樣忽視我國固有的哲學思想,根本就

--------------------------------------------------P.266--------------------------------------------------

賤視他自己的民族,如何還能配得上講民族獨立,民權平等呢!
    各位要知道:一國哲學之盛衰,簡直是關係於其國家之興亡與民族之消長,我們現在要求國家獨立與民族復興,必要使哲學先能復興和獨立起來,否則,無論你國家怎樣強大,都要歸於失敗。試看歐洲,在中古時代,由於學術的沒落與教會的腐敗,就產生了歷史上空前未有的黑暗時代,但到了他文藝復興時期,求知的風氣,蓬勃發揚,錮蔽的心靈,得到解放,希臘羅馬時代的哲學,因普遍研究而日益光大,人類的理性重復覺醒,各科的學術次第昌明,就奠立了現代歐洲文明的基礎。我們細讀西洋歷史,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文藝復興運動,完全是一個學術運動,而溯其研究的主流,更可以說是哲學復興運動。有了文藝復興,才產生近代歐洲光輝燦爛的文明,如果沒有這次文藝復興運動,那現代歐洲文明與民族精神,就必無從產生,就是英美各國,也必不能產生今日這樣完美的政治和文化。又如德國當初原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處處要受人家的欺侮壓迫,但到康德、菲希特、謝林一班哲學家出來,在眾醉獨醒的環境中,不顧社會的冷淡,不顧反對派的阻撓,祗是孜孜兀兀,以悲天憫人,救國自救的熱誠發揚他們的學說與精神,喚醒了德意志民族的意志與理性,確定了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提倡自我創造,鼓勵人們為不朽的事業奮鬥,而以求得國家社會全體的自由為最高真理,於是德國民族纔能完全復興起來。假使德國當初沒有十八世紀末葉與十九世紀初年哲學的興起,則今日亦必沒有他民族復興運動的成功,或許他現在還在受著人家的侵略壓迫而得不到獨立!所以我常說,無論那一個國家,那一個民族,處在內外情勢壓迫之下,要想復興起來,必須先有哲學作基礎,必須他的哲學先要能夠獨立發揚起來,如此

--------------------------------------------------P.267--------------------------------------------------

,即令他們軍事與經濟的力量稍微貧弱一點,亦必可以逐漸強盛復興。總之,立國不能沒有哲學,而革命要能成功,更不能離開哲學,哲學之重要與其力量之偉大,我們真不能不視他為一切學問之首要!

    至於我們中國,歷代都有哲學運動,而且中國的哲學,真正是自成獨立一派,為世界哲學之一大主流,在世界哲學史上,獨標異彩。我們中國每當國家垂危民族衰敗的時候,必有大哲學家與大教育家產生出來,以為思想革命的前導,從事復興圖強的運動。此不必遠稽上古,即如宋明末年,學者的興起與哲學的昌明,就是一個顯著的例證。不過我們中國一般人士向來對於哲學不如西洋人之有興趣與重視,所以每當一個大哲學家出世以後,對於他的學說,僅僅和他接觸往還的極少數幾個學者與知識份子信奉他,學習他,而一般社會人士與民眾,都不知道重視,而且當政的既不予以贊助獎進,使他們的學說能夠建立起來,甚至還要反對他排斥他,近世以來,我們中國的哲學之所以不能發達進步,因而影響到國家民族不能獲得永久的獨立自由,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我們如再考察中國的歷史,更可以知道哲學之隆替,影響於民族之盛衰,真是歷歷不爽。即如宋代哲學已很發達,我們中國獨立一貫有系統的哲學,在宋代的時候,本來就可以建立起來,只因當時一般人士沒有注重哲學的風尚,沒有研究哲學的興趣,缺乏哲學與民族關係的認識,更缺乏哲學與人生實際關係的認識,不能將一代宗師大儒的學說,繼續發揮,廣為闡揚,證之於事功,驗之於德業,末流所趨,有的視哲學為消遣品,有的視哲學為逃避人生責任的護身符,馴至談空說玄,無補世教,或是尋章摘句,玩弄文字,或流於虛無,或失之瑣碎,宋代的哲學,就消沉下去了;而宋代的國家,亦就因此由衰弱而滅亡了。到了明代,中國哲學,更是發達,

--------------------------------------------------P.268--------------------------------------------------

而且比宋代哲學更要進步,也是因為當時政府不知道提倡,一般學術界與社會人士,或則囿於門戶之見,自相詆毀,或則不知繼續研究,任其湮沒,於是盡管有精深宏偉的學說,灼見真知的大儒,都與國計民生和民族文化相隔離,雖有少數志士仁人,也祗好抱殘守闕,以待後學,結果哲學思想成為絕響,明朝終不免於滅亡!明亡以後,我們中國的哲學,在清廷箝制籠絡的雙重政策之下,雖然不能公開的繼續發揚,但是明末遺老大儒的流風遺澤,在學術界和社會上仍舊保存了不絕如縷的一脈,民族大義,在私家著作和口耳相傳中間,還是保持勿墜;到了清末,反清復明的思想,已潛熾於社會,而本黨革命的精神與革命的事業,又繼承明代的哲學而產生。我們追溯 總理創立三民主義與知難行易學說,他這個革命的哲學,從何而來呢?總理曾說明他自己的革命思想基礎,是繼承中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正統思想,而加以發揚光大的。可見他的革命哲學,是由中國固有的哲學而來的,是集三代以來中國固有哲學之大成的。 總理知難行易的學說,雖然與明代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哲學不相同,與商代傳說知易行難的學說極端相反,但就知行哲學演進的歷史來看,則推本窮源,王陽明的學說是淵源於「知之匪艱,行之維艱」的哲學,我們 總理的學說,又是對王氏「知行合一」的哲學,作更進一步的發明。因為有了 總理知難行易哲學的啟示,所以纔有今天我們革命事業的成就。所以明代雖亡,我們國民革命的事業,即繼之而起。再就本團長個人的哲學思想來講,我最初就很得益於王陽明「知行合一」哲學的心傳,在我十八歲的時候,最歡喜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鄒容的革命軍,第二部書就是王陽明的傳習錄,第三部書就是黃梨洲的明夷待訪錄。第一本書是啟發民族大義,確立我革命思想的基礎,第二

--------------------------------------------------P.269--------------------------------------------------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