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之要旨(四)

內容來源:卷十二    演講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二十三年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八月八日出席廬山軍官團升旗典禮講——
要旨
    一、上官對於部下,應同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
    二、「作之君」之道,在賞罰嚴明,恩威並濟。
    三、「作之親」之道,在同甘苦,共患難,愛兵如子。
    四、「作之師」之道,在明四維,教六藝。
    五、禮的效用。
本文
    現在再要繼續昨天的話來和大家繼續講完。昨天講的,我們做軍官的人,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要知道:我們軍隊是國民模範學校,軍官是這個學校的教師,一般的部下就是這個校裏的學生,這個意思想必大家已經明白。但是軍隊的性質,不僅可以說是一個學校,又可說是一個家庭;我們做軍官的人,就不啻是部下的父母。所以做了一個軍官,就兼備了上官、父母和教師三種資格,同時負了統率、養育和教導這三方面的責任。用古人的話來講:就是同時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

    「君」這個字,一般人只知道是「君王」的「君」,專指皇帝而言,這種觀念,是很錯誤的。其實「君」字的意義,是很廣泛的,除古人用來尊稱天子諸侯和卿大夫有地位者外,子女稱父母,後學稱先進,都可以叫做君。而現在凡稱呼別人,都用「君」字表示普通的敬意,例如姓王的我們就叫他王君,

--------------------------------------------------P.428--------------------------------------------------

姓張的我們叫他張君。「君」字廣稱的用法,不外是尊敬所寄託的意思。所以「作之君」的「君」字,並不是指皇帝,乃是指居統率地位的人而言,乃是泛指一切的上官,你們做了人家的上官,對於部下,居於統馭督率的地位,就有監督指揮的職權。不過雖然是以上臨下,最要緊的,還是要自己人格高尚,大公無私,對部下務必賞罰嚴明,才能做到恩威並濟。能以人格為部下的表率,而又能恩威並濟,才能使部下心悅誠服,樂於用命。如此,才不失了「作之君」的道理了。你們不要以為自己的階級比較部下高,就可以和以前那般作威作福的官吏,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一樣,便耀武揚威,驕恣傲慢,一味地來欺侮他們,壓迫他們,不把他們當作人看待!以往的軍官,往往犯了這個毛病,失了「作之君」的正道,以致官長與士兵之間,沒有一點「親愛精誠」的精神,所以上下官兵,都是離心離德,不能共同一致。這樣來統帶軍隊,也就和專制魔王統治一個國家一樣,必不能維持長久,最後一定要弄得眾叛親離,分崩離析。我們現在既是做了人家的一個上官,便應當懂得「作之君」的道理,對部下不可濫用威權,亦不可稍有放縱,總須照著「賞罰嚴明,恩威並濟」八個字要訣做去,才不愧對長上,才可以帶出好的兵來。
    但是專能「作之君」還是不夠,因為部下的生活以及部下的知能,如果做上官的人,不儘量設法予以調護教養,則「作之君」的效果,仍極有限,甚至完全不能達到「作之君」的目的。所以一定還要於「作之君」之外,兼能「作之親,作之師」。我們軍隊,既是一個家庭,做長官的就是部下的父母。例如連長就是一連的父母,營長就一營的父母,推至團長旅長師長,就是一團一旅一師的父母。所以在外

--------------------------------------------------P.429--------------------------------------------------

國軍隊,士兵比作連長為父母,看作他是一個全連家長,父母對子女,因為子女的生活能力不夠,就要教他,所以教養,就是做父母對於子女應負的責任。故前人有云:「慮其愚蒙無知也,則教之誨之;慮其饑寒苦痛也,則愛之護之;慮其放蕩無行也,則懲責之;慮其不克發達也,則培養之;無論為寬為嚴,為愛為憎,為好為惡,為賞為罰,均出之至誠無偽,行之以至公無私。如此則弁兵愛戴長上,亦必如子弟愛其父兄矣。」我們軍官,既是部下的長上,處於家長的地位,便應該以父母對子女那種慈愛的心腸,來對待部下。這就是「智信仁勇嚴」的武德中之「仁」字,和總理教我們革命軍人「親愛精誠」的精神。我們軍官能夠抱著這個至誠來愛護部下,指導部下,部下自然要感激五內,樂於效死!例如古時候名將吳起,他能夠為士卒吮疽,因此他很得兵心,戰無不勝。雖然吳起所行,矯情近偽,但是我們一定要本著吳起吮疽的精神,以至誠來愛護部下,然後才能得兵心,才能使部下畏威之外,更能懷德,死心塌地來服從你,矢志不渝來報答你!這種上下同德,萬眾一心的軍隊,就是所謂父子之兵,那天下還有敢與你對抗的敵人嗎?大家都知道,宋朝岳武穆抵抗金兵,金兵比宋兵多得多,並且是乘勝長驅直入,勢不可當,但是為什麼一遇岳家軍,便節節潰退,嘆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呢?這就是因為他平時能夠與士卒共甘苦,視部下如子弟,而以忠義之氣,共相感動,使部下能夠明禮義,知廉恥,所以一到疆場,便能同生死共患難,奮勇前驅,義無反顧,來為統帥而犧牲,以完成他們盡忠報國的責任。武穆之所以成功,就是得力於「作之親」的道理。不僅是武穆,可以說無論古今中外所有的名將,莫不如此。

--------------------------------------------------P.430--------------------------------------------------

    現在再要講「作之師」的道理。我前次已講過:軍隊就是普通國民的模範學校,我們軍官就是這個國民模範學校的教師,我們先生教學生,不僅是要教他的學識技能,尤其要使他們能立德做人。因此我們教部下的基本教育,不僅於基本學術之外,而能同時注重品德的陶冶,教他做人的道理,而且一定先要從做人的道理教起,然後其他一切的教育,才能收效,一切的學術技能,才能有用。所謂做人的道理,就是「禮義廉恥」四維。而基本教育的科目,就是從前孔子拿來教學生的所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禮」就是講禮節,「樂」就是講歌樂,「射」在古時就是講射箭,現在講,就是瞄準射擊,「御」在古時就是講駕車騎馬,現在更包括駕駛飛機,「書」就是講念書寫字作文,「數」就是講計算。這六藝雖同為基本課目之內容,但是無論孔門講六藝,與管子倡四維,都以禮為首,可見禮是為學與做人的第一要件,亦即基本教育之中心。至於書數之學術。還在最後,乃為技藝之末。但是現在普通學校的教育,卻舍本逐末,只知注重書數,將其他最重要的禮、樂、射、御四種基本,尤其是禮,看作不重要,甚至完全要廢棄,以為只要使受教的人會讀書、寫字、作文、算數,便已盡教育之能事,辦教育的人,便覺得心滿意足。其結果造出一般不文不武不三不四的人,使國家社會,形成一種卑鄙自私,頹廢散亂的風氣。即使少數學生,能夠學得多少學術技能,亦適足以欺世盜名,濟奸作惡,使國家社會未得其益,徒蒙其害,這就是由普通學校不注重基本教育禮樂射御四藝,尤其忽略了禮的陶冶之所致。亦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現在中國的學校,趕不上中國古時之學校;現在中國的人,更趕不上中國古時的人;現在的中國,所以趕不上古時的中國了。

--------------------------------------------------P.431--------------------------------------------------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