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首次革命紀念暨本團第三期開學之意義
- 詳細內容
異族」與「堂堂華夏,不齒于列強」並提,引為有志之士的最羞恥痛心之事!我們中國的衣冠,當然不是前清的紅頂花翎,馬蹄袖子等等。講過去的,就是滿清以前所用的盔甲蟒袍朝冠之類;你看在舊戲劇所表現的中華民族的衣冠,何等堂皇!講現在的,就是我們中華民國所規定的各種制服,即如我們大家現在身上所穿的衣服,頭上所戴的帽子,就是國家的制服。所以我們軍人大家要曉得自己所穿戴的衣冠,即是國家民族的代表,不好有一點糟蹋,有一點被人家輕視!如果我們的言語舉止態度,有一點不好,被人家看輕,有一點敗壞軍風紀,就是愧對我們所穿的軍服和所戴的軍帽,失了軍人的人格,也就是玷辱了我們的國家民族!這是做軍人最要緊的道理,無論那一個軍人,都應該隨時省察警心惕厲的。但是現在一般中國人的精神態度言語舉止不失軍人的體態,究有幾個呢?究有幾人能夠穿了軍服,戴了軍帽,無愧色,能不失掉制服的尊嚴,玷辱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我們今後一定要知道衣冠不整,則軍人的威貌不揚,威貌不揚,則士氣不振,士氣不振則軍事必至頹喪,什麼人都要來隨便欺侮了!我們現在既要做一個保國衛民的革命軍人,從此以後,就要隨時隨地切實檢查,必須衣冠整潔,舉動嚴肅,使人一見而起敬畏之心!這是附帶講的一點意思,大家要特別注意。
現在我們仍舊繼續來講明總理初期革命的宗旨。興中會宣言最後有扼要的幾句話說:「蠶食鯨吞,已見效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嗚呼危矣!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拯斯民於水火,扶大廈之將傾,庶幾子子孫孫,或免奴隸於他族。用特集志士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這是講自從鴉片之役,英法聯軍之役,中法之役以後,國勢日弱,列強已不斷的向中國侵略,國家已處於非常險惡的環境,
--------------------------------------------------P.461--------------------------------------------------
有隨時為列強瓜分而亡國的危險。凡是有良心血性的人,應當要一齊奮起,大聲疾呼來喚醒全國的同胞共同一致來救國救民,打破險惡的環境,復興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以後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致永遠淪為異族的奴隸!這幾句話就是總理初期革命的主旨。而在甲午以後國家的危亡,情勢的急迫,要十百倍於以前;所以一般人革命的情緒,極端熱烈,而總理在乙未年首先發難,殆為勢所必然,民族革命的運動,亦從此愈益普遍發展,屢蹶屢起,中經九次的失敗,直到辛亥起義,推翻了滿清,建立了民國,才達到第一步的目的,袪除了滿清的壓迫!但列強的侵略壓迫,依然與日俱進,到現在可說亡國滅種的大禍,真已迫在眉睫,如果我們再不能奮發努力來救國救民,不僅我們自己要做一個亡國的千古罪人,而且要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所;就是我們以後世世代代的子子孫孫,也沒有生存的餘地,要作外國人的奴隸!所以總理最初的革命,其事雖已距今四十年,其宗旨與精神之所在,到現在還是光明偉大,活躍常新,為我們現在革命的圭臬!我們現在革命軍的目的,也就是和總理最初革命的宗旨一個樣,要「拯斯民於水火,扶大廈之將傾,庶我子子孫孫,或免奴隸於他族」。這是我們今天紀念總理首次革命的時候,所應當要認識清楚的。
現在再來講總理首次革命經過情形。本來在起義之前總理設乾亨行於香港為總部,設農學會於廣州為機關,事先籌劃一切,各方面都已經準備得非常周密,甚至滿清政府方面,也有一個水師統帶陳奎光誠心跟總理來革命。當時革命的隊伍,準備九月九日在廣州首先發難,並分三路同時進攻廣州,一路由西江的肇慶發動,一路由東江的汕頭發動,同時進逼廣州,而總理自己再在香港組織一路革命
--------------------------------------------------P.462--------------------------------------------------
軍,秘密相率來省首先發難,想一舉佔領廣州,以為革命根據地。在九月初間,所有的準備,都已齊全,只待手槍運到,在廣州一般同志,就可以起事。不料在九月初有一個革命黨的敗類朱祺,做了當時滿清政府的偵探,事先向當地政府告密,說孫某人糾合一般人要革命發難,某天有許多槍枝運到廣州,就要起事。當時廣東督撫譚鍾麟還不相信,他說:「孫某人是學醫的人,現在創辦農學會,未必會作亂」,因此並不十分注意。不幸當時在香港方面革命黨人活動的情形,又被滿清政府的偵探曉得了,立即報告省方,於是在廣州所有的機關,統統被政府破獲,並且捕去陸皓東程奎光等數人;東江西江兩路的革命軍,亦因而被阻不能前進;而藏在水門汀箱子裏面從香港運來的六百多條手槍,也被廣東海關搜去。那時總理知道事機已洩,東西兩軍既被阻,省垣機關又已破獲,單靠香港方面的一般同志,決不能成功:為愛護同志,保全革命實力起見,立即打密電去阻止香港方面的敢死隊,叫他們不要進攻,以免徒然犧牲!不料他們適在電到前數小時已經乘輪出發,直撲廣州,因為政府已得消息,船既到岸,就被南海縣知縣李徵庸截緝,捕去朱貴全、邱四,和其他的黨徒七十餘人。而此次革命,到此已完全失敗。但更有應當特別提到的,就是:當時陸皓東在總理領導之下,是負主要責任的人,滿清政府捉到之後,就百般拷打,想要他將革命黨活動的情形都供出來;但是無論怎樣嚴刑苦打,陸皓東始終沒有供出一個同志,講出一個機關。自己直認革命,索紙寫供詞,有云:「今日非覆滅滿清,決不足以光漢族;非誅除漢奸,又不足以覆滅滿清。……事雖未成,此心甚慰。我可殺,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到九月二十一日,和朱貴全邱四同時就義。程奎光在獄中病死,其餘黨徒或囚或釋。至於總理也直到事情
--------------------------------------------------P.463--------------------------------------------------
失敗的時候,還留在廣州城內,到後來才同未死的幾位同志由河南到順德,經新會然後到香港。到香港的時候,清政府已移交港督請來引渡,經總理的先生康得黎薦律師為總經辯護,說他是政治犯,不能引渡,結果才免了危險,但是仍舊被香港政府驅逐出境。到了日本,也不便停住,於是再到檀香山,徐圖再舉。這就是總理第一次起義所經過的大概情形。這一次革命雖然失敗,但是一般先烈、尤其是陸皓東先生死事之烈、和總理履險如夷臨難不苟的情形,很可以表現革命黨人的人格,和犧牲的精神,足以振起民族精神,而鼓舞群倫,造成時勢。陸皓東先生就是本黨第一位為國家為民族為主義而犧牲,殺身以成仁的先烈!至他的墳墓還在廣州郊外,為後人所景仰,其革命的精神,和當時興中會的革命運動,一方面占革命歷史上最光榮的一頁,一方面還留到現在,正待我們來發揚光大!其次,我們曉得當時一方面清廷昏懦,致國家民族,覆亡無日,一方面人心閉塞,全國最大多數的民眾,還在酣夢之中,雖有總理和其他少數先覺,苦心孤詣,來鼓吹革命,但能懂得革命大義的人,仍然寥寥無幾,但在這種困難危險的環境之中,革命領袖發於救國之大仁,奮其革命之大勇,終能本著大無畏的精神,以極少數人的冒險犯難,在南方重鎮的廣州,霹靂一聲,起義革命,震動清廷,激揚民氣,就此武裝革命運動,勢如怒潮澎湃,由珠江流域而長江流域,直達黃河流域,到了辛亥年武漢起義,能一舉而成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之功!由此可見:我們只要能本著 總理和一般先烈大無畏的精神,抱定「不成功即成仁」的決心,去不斷的奮鬥,革命未有不能成功的道理!同時更可見:我們「革命在精神而不在物質」,不在物質的力量多大,而在革命精神強固!不一定要有怎樣大的實力,只要有非常的革命精神,就可以戰
--------------------------------------------------P.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