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月記

西安諸人之唯一希望,即為余妻在京能設法緩和中央軍之攻陝也。下午,鮑文樾來報告,謂端納與另一人已飛洛陽,余以為此同行者必黃仁霖:事後,乃知鮑之來見,蓋張使之,俾余揣想黃已回京而已。
是夜,張又來見,手持通訊社電稿,報告國際近狀,謂「關東軍」有向綏遠前進消息。察其狀,似甚悔悟而急求陝事之速了也者,莫明其用意所在。又告余此次之事,楊虎城實早欲發動,催促再四,但彼躊躇未允;唯自十月來臨潼親受訓斥,刺激太深,故遂同意發難,然實後悔莫及。如因此亡國,則唯有二途:(一)自殺,(二)入山為匪云云。
按十日張來見時,暢述其對請願團體解說作兩方代表之言,余當時曾痛斥之;蓋以張在西安收容人民陣線,招納反動政客,放任所謂「救國聯合會」者,對學校及軍隊煽惑反動,頓使西北社會浮動,人心不安。對此現狀,倍覺杞憂。余對張,嘗念其十七年自動歸附中央,完成統一之功,因此始終認其為一愛國有為之軍人;故不拘他人對張如何詆毀,余終不惜出全力為之庇護。當西北國防重地全權交彼時,與之切言曰:「望爾能安心作事,負責盡職,以為雪恥救國之張本!」原冀其為國家效忠也。而今彼之所為,實與我預期者完全相反,幾使大好西北,又將被其淪為東北之續。故中心鬱結,輒自痛悔知人之不明,用人之不當,一至於此,不唯無以對黨國,亦且無以對西北之同胞。因此時用悲憤,不勝為之焦灼。故當日日記中曾記其事,且有「漢卿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把握不堅,心志不定,殊可悲也」之語。張今必已備閱之矣。

--------------------------------------------------P.183--------------------------------------------------

十二月十六日

清晨,張來見余,形色蒼白,告余曰:「昨夜我本已將此間之委員會說服,原定四天至七天內可送委員長回京;但中央空軍在渭南、華縣等處,突然轟炸進攻,群情激憤,故昨夜之議又將不能實行矣!奈何!」余聞此語,知中央戡亂定變,主持有人,不啻客中聞家庭平安之吉報也。然察彼所謂四日至七日之約期,則知彼等或有所待而不能自決乎?午後,端納自洛陽回陝,知陝、洛間軍事仍在進行,此心更慰,以黨國與人民必安定,則個人安危固不足計也。
是晚,張挽蔣百里先生來見余,百裏先生於事變前即來陝,同被禁於西京招待所者。為余言:「此間事已有轉機,但中央軍如急攻,則又將促之中變。委員長固不辭為國犧牲,然西北民困乍蘇,至可憫念,宜稍留迴旋餘地,為國家保持元氣。」再四婉請余致函中央軍事當局,告在不久即可出陝,囑勿遽進攻,且先停轟炸。余謂:「此殊不易做到,如確有一最少期限可送余回京,則余可自動去函,囑暫停轟炸三天,然不能由張要求停戰,則中央或能見信;如照彼等所言須停止七天,則明為緩兵之計,不特中央必不能見信,余亦決不受其欺也。」百里先生謂:「當再商之,總須派一人去傳述消息。」旋張又來見,言:「前方已開始衝突,中央軍在華縣與楊虎城部對峙中,如再進攻不已,則此間軍隊只可向後退卻。」其意在以「退卻」一語,暗示將挾余他往,以相恫嚇,余置若罔聞。

--------------------------------------------------P.184--------------------------------------------------

十二月十七日

午前,張又約百里先生來見,謂:「張意即請照委員長之意致函中央,令軍事當局在三日內停止進攻,並請派蔣銘三攜函飛洛陽。」余可之,旋銘三來見,余乃親函敬之,囑暫停轟炸三日,至星期六日為限,付銘三攜去。午後,張又來見曰:「此事甚多轉折,現在不問如何,先派銘三飛洛通信,餘事再議。頃已送銘三上飛機赴洛矣。」余乃知前方進攻必甚急。而味張「餘事再議」一語,則知其又為日後延緩遷宕之伏筆,然亦聽之而已。

十二月十八日

事變迄今已一星期,安危生死,所志已決。閱墨子自遣。
是晚張來言:「今日接京電,子文、墨三皆將來西安。」前聞端納於洛與京中通電話,有子文等將來陝之說,想係張所電約也。張又言:「墨三來電,如張、楊二人中有一人能約地與之相晤,則墨三願出任疏解說明之責。」並稱:「我已復電墨三,言委員長盼爾來甚切。」余聞此言,始覺安心,知墨三必不被欺來陝矣。如墨三再來西安,則中央高級將領又續來一人,豈不將全陷危城一網打盡乎?張又言:「銘三到京,尚無來電。」狀似焦急。余知京中必有決定,甚盼中央剿討部隊能早到西安也。

--------------------------------------------------P.185--------------------------------------------------

十二月十九日

昨日以前,上身骨節疼痛難受,今日則臂部亦作劇痛,幾不能起坐。看墨子完。今日為星期六日,三日停攻之約期已滿,張等並無送余回京之表示,余亦不作回京之希望,蓋明知前日彼輩之約言不可恃也。是晚,張又來言:「子文、墨三尚未有來陝確期,唯銘三已來電,稱彼到京報告後情形頗佳。」余知此「情形頗佳」四字之意義,斷非如張之所揣測者也。張又言:「現在此事亟待速了,前所要求之條件,最好請委員長加以考慮,擇其可行者先允實行幾條,俾易於解決。」並言:「現在已無須八條,只留四條矣。」余問:「所刪者為何四條?」彼答言:「後四條皆可不談矣。」余告以:「余不回京,任何一條皆不能實行,亦無從討論,不問為八條四條也。」

十二月二十日

上午,聞上空有飛機聲,以為停戰期滿,前方已開始作戰,故飛機到西安偵察敵情也。詎未幾,子文偕張及端納來見,始知此機乃載子文來陝者,殊出余意料之外。與子文相見,握手勞問,悲感交集,幾不能作一語。子文出余妻一函示余,略謂:「如子文三日內不回京,則必來與君共生死!」余讀畢,不禁泫然淚下。子文示意張及端納外出,彼獨留與余談話,此為余被劫以來,撤去監視得自由談話之第一次,然監視者仍在門外竊聽也。余知黃仁霖未回京,即將預留之遺囑交子文,俾轉示余妻。次乃互詢

--------------------------------------------------P.186--------------------------------------------------

最近更新於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