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不平等條約的訂立與國民的反應

      光緒卅三年,日寇取得大連海關稅務司的管理權。

  己、關稅協議權

  辛丑和約與馬凱條約對於關稅制度有所變更,其重要的項目是:

  (子)將進口貨從價稅實行值百抽五,並兼用從量稅。

  (丑)各口岸之常關收入,由海關管理。

  (寅)規定裁厘加稅的辦法,即釐金裁撤後,進口稅可加至值百抽一二.五,出口稅可加至值百抽七.五。

  這些規定,仍以減免外貨對中國政府應繳的稅厘為宗旨。辛丑和約既搾取中國巨額的賠款,中國要付賠款,自必加重稅捐,然而外貨則享有減免稅厘的特權,因此賠款的負擔,皆加於國貨之上。從此國貨更無法與外貨競爭於中國境土以內了。

  庚、關稅的支配權、關余的保管權

  關稅為庚子賠款的抵押,故關稅由外人充任的總稅務司支配,即每年關稅攤還庚款之外的餘款,亦存入外國銀行,而由其管理。從此以後,不獨中國經濟的精華,為帝國主義者所吸收,即帝國主義者的餕余,亦為其所並蓄兼收,點滴無餘了。

  辛、整理內河及使用外國引水人建造燈塔浮標等項之權

  辛丑和約以北河(即由大沽進口之河)黃浦(即由吳淞進口之內)兩內河的修浚權,給與外國

---------------------------------------------------P.23---------------------------------------------------

,並將通商各口使用外國引水人,分設浮樁、號船、塔表、望樓之權,給與外國。從此以後,中國重要的海港及內河的水道,其港汊的實情,險要的真相,皆為帝國主義者所熟知,亦且為其所控制,還說什麼海防呢?

  在此時期,初則辛丑條約,賠款議和,清廷之威信固從此掃地,而人民的生計亦從此日蹙一日。中國在此險惡的瓜分潮流之中,雖因列強國際政策的轉變,徼幸於形式上的不亡,然而清廷懼外的心理,已達於極點,且因之進而發展其媚外的心理。繼則日俄之戰,日本竟勝帝俄,實予中國朝野以深切的影響。清廷既感於革新的潮流不可以強遏,乃不得不施行新政,於是廢科舉,立學堂,練新軍,設兵工廠,開造幣廠,修造船廠,並進而準備頒憲法,開國會,以粉飾其政治的腐敗,外交的屈辱,而欺騙國民。國民看了國家外患如此迫切,滿清的政府又如此昏憒無能,所謂立憲運動實際所得者不過清廷欺民的誥諭。於是 國父所倡導的革命主義,纔在蒙昧無知的無民族思想之社會中植其根柢。君主立憲派與保皇黨的信念日墜,革命排滿的怒潮日益趨於澎湃。舉凡清廷所設施的新政,學堂則為革命思想傳播之處,新軍乃為革命運動發源之地。一般國民對於國父的革命主張,更加強信仰。國內的實際行動,以會黨為首;海外的聲援,以僑胞為主。內外情勢的激盪至此,革命風潮遂不可遏制。但因為革命運動的發展,而清廷更加倒行逆施。他抱定了「寧贈朋友,不給家奴」的卑劣政策,使國民認識帝國主義與專制政治兩重的壓迫,已融會為一體,而民有與民治的要求,事實證明其決不可分。革命即所以圖強,倒滿即所以雪恥。中經我國父所創造的同盟會諸先烈提義兵,舉義旗,灑熱血,擲頭顱,前仆後繼,再接

---------------------------------------------------P.24---------------------------------------------------

〔第25頁〕再厲;從此革命的目標,愈益鮮明,國民的心志,亦愈益集中。於是辛亥年(公歷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之後,全國響應,清帝退位,民國告成。其間外患內憂,相因迭乘,經過的波折雖多,而歷史的教訓惟有一個:非國民奮發不足以雪恥圖強,非國民革命不足以適應民心,齊一民志,以從事於雪恥圖強的工作。自太平天國舉義以來九十三年的歷史證明:惟有我們國父倡導的國民革命與三民主義為我民族復興的惟一正確的路線。辛亥革命,以及今日抗戰建國,皆依此路線,不徘徊,不退轉,勇往邁進,不達目的決不中止。

---------------------------------------------------P.25---------------------------------------------------

最近更新於 2014-08-27